日前,浙江省教育廳、衛健委、體育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全省中小學開展正脊行動。
近些年來,受電子產品多、運動時間少、長期坐立行臥姿勢不正確等因素影響,兒童青少年姿態不良、肌能失衡、脊柱彎曲異常等問題多發頻發,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嚴重者還可能影響心肺功能,帶來終身疾痛。
此次行動,浙江將用兩年時間對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進行一次普查,此后建立相對固定的篩查機制。根據篩查結果,對無脊柱彎曲異常的學生加強脊柱健康知識宣傳教育,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對于姿態不良及脊柱彎曲異常Ⅰ、Ⅱ度的學生,由學校開展日常干預,學校要確定其為關注對象,推送給班主任和每一名任課教師,關注、干預或糾正其不良姿態。對于脊柱側彎Ⅲ度、脊柱前后彎曲異常的學生,學校應及時將篩查結果告知家長,正確指引至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診斷和矯正治療。
學校在課堂教學期間要關注學生尤其是重點學生的坐立姿態,讀寫做到“一拳一尺一寸”,防止學生久坐或長期保持單側邊活動、不必要的承重、不良姿勢等。鼓勵推行課間“護脊操”等活動,進行頸胸腰椎及四肢關節的放松和鍛煉。將青少年脊柱健康教育和訓練納入體育課程內容,增加對稱性背伸肌群鍛煉和脊柱核心肌群的鍛煉。課后服務要更多地設置戶外活動課程,鼓勵學生多跑多跳多運動。同時,引導家長督促孩子養成正確坐立行臥姿勢,培養培訓家長基本的脊柱彎曲異常觀測方法。
通知要求,中小學要根據學生生長發育情況及時調整課桌椅高度和座位,不得片面追求整齊劃一。鼓勵非寄宿制學校因地制宜增加平躺式午睡設施,避免學生“趴睡”情況。要繼續為中小學生的書包“減負”,允許學生在教室暫存作業之外的學習用品和書籍。各級醫療機構要配置專門力量用于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的宣傳教育、干預與矯正等工作。疾控部門要把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納入學生常見病監測和防控范疇。體育部門要組織更多的資源和活動,安排力量指導學校開展針對脊柱健康的各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