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一個單獨部分進行論述,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全面而系統的部署,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校,北京科技大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實現創新驅動、人才強校的目標。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的過程中,學校制定了加強學科建設、建強師資隊伍、強化人文關懷、推進創新創業等一系列改革舉措,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責任,不斷提高多層次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精神引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比瞬艔妵ㄔO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高水平行業特色高校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擁有雄厚實力與豐富經驗,可以為國家培養、輸送、匯聚戰略科技人才提供堅實支撐。
立足新征程,加快培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是高水平行業特色高校肩負的重要使命。作為高等教育的先鋒隊、開拓者和排頭兵,學校要時刻牢記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勇挑歷史重任,不斷創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近年來,北京科技大學聚焦以下三個維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面向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強化科學基礎、注重通專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v向上,貫通鋼鐵全流程知識架構,建設涵蓋專業核心知識和流程集成化要求的必修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全流程系統觀。橫向上,交叉融合新興技術,培養學生寬視野創新觀。學校還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的道路,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支撐平臺,在科研團隊建設、科研項目申報、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吸引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加入其中。
二是以文化人,在文化傳承上下功夫,涵育了“鋼鐵搖籃”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為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精神之源、思想之魂。學校將愛國情懷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特別強調堅持兩個“不能丟”:“鋼鐵強國、科教興邦”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志不能丟和“鋼小伙、鐵姑娘”的精氣神、硬朗勁不能丟,將思政教育融入培養全過程,鍛造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愛黨報國、敬業奉獻”的精神內核。
三是注重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過硬師資隊伍!皣乐斨螌W、甘為人梯”的老教授精神是學校事業發展的精神力量和寶貴財富,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全局性基礎性工作。學校把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深入實施“思想引航”“黨建強基”“制度固本”“實踐立行”“典型示范”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引導廣大教師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激發立德樹人使命感,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努力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先生”。
積極探索創新,培育尖端人才
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既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參與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高校的基本職責。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未來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來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為特色鮮明的行業型高校,北京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系統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在積極探索培養創新人才方面,學校始終堅持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建校70年來,學校已有41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大中型企業重要領導崗位,涌現出了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赫榮偉、“蛟龍”號現場總指揮劉峰等校友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學校在70余年的辦學歷史中積淀形成了“學風嚴謹,崇尚實踐”的優良傳統。統籌設計推進寒暑假社會實踐、研究生科技服務與掛職鍛煉等學生社會實踐,守好實踐育人“傳家寶”。特別是近年來,深入推進“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著力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與香山革命紀念館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行走的思政課堂”實踐育人基地,助力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了解國情、服務群眾、增長才干。
學校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金名片。秉持“以創新創業啟迪人、以創新創業培養人、以創新創業塑造人”的理念,打造貫穿“課程、活動、賽事、實踐、孵化”全鏈條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開設《工程創新與創業》等100余門課程,連續23年舉辦“搖籃杯”創新創業競賽,開展“機器人”等高水平科創賽事近30項。經過多年深耕,學校在“互聯網+”等大賽上連年取得歷史性突破,在“挑戰杯”系列競賽中連續三屆捧得全國“優勝杯”。
服務國家戰略,引領行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痹谛聲r代,要加強教育現代化,就要促進人才培養和流動,推進科技創新,使其成為推動國家現代化的關鍵力量!翱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重大創新性論斷,賦予了高等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先手棋”位置。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強高校學科現代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選擇,是培育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與關鍵所在。多年來,北京科技大學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堅守“鋼鐵強國、科教興邦”的初心使命,與新中國的鋼鐵工業一起成長,為促進我國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扎根鋼鐵戰線、服務鋼鐵產業是學校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必須樹立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的意識,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在行業產業以及高等教育變革中找準發展定位,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堅持特色的基礎上,多措并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近年來,學校始終以“堅持特色、爭創一流”為發展方向,從多方面著力。不斷凝練學科方向,建設更多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的一流學科,提升學校研究方向與行業發展需求的適配度。及時對接行業需求,培養更多又紅又專的卓越工程人才,提升學校業內辦學影響,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同時,突出大學文化及優良學風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鋼鐵強國、科教興邦”為己任,弘揚“求實鼎新”校本文化,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友愛、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大力培育“追求卓越、勇于爭先”的新時代北科精神新特質,扎根中國大地,努力建成讓黨放心、社會贊譽、師生滿意的世界一流大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ㄗ髡呦当本┛萍即髮W黨委副書記)